作者:刘汉盛 音响论坛总编
“这是一套让我很吃惊的前后级,虽然音响论坛早在2016年330期就写过ICOS的Elsberg 270综合扩大机,并且获得2017年的年度风云器材。然而,当时那部扩大机是由洪瑞锋所写,我并没有切身感受。而这次,我所听到的声音表现却大大的撞了我一下,好像停车等红绿灯时,被另外一部车砰的一声猛然从后面撞上般。我完全没想到这套「其貌不扬」(请原谅我这样形容)的前后级能有如此惊人的声音表现。以下,就让我慢慢说分明。”
第一个惊吓
听ELsberg 2140 Amplifier时,第一个让我吓到的是听普罗高菲夫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小提琴主奏(Lisa Batiashvili),一开始右边就有强劲的大鼓,2140所打出来的大鼓真得吓死人,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么清楚的鼓形,能够将鼓形控制至斯,ICOS绝对不是凡物。不仅如此,管弦乐的低频饱满与层次清晰、庞大空间感与控制力都非常棒。光是听这首曲子,我就惊觉2140真的不简单,难道这真的是最好的组件所呈现的效果吗?真的是Less Is More吗?
第二个惊吓
第二首吓到我的是听慕特与会John Williams、维也纳爱乐合作的「Devil’s Dance」。这首曲子我听得很熟,也用过许多音响器材听过,但2140 elsberg所唱出来的声音让我不得不佩服。我听到的音场超大,空间感超真实,乐器超清晰,超实体,从最前面到最后面的深度超深,而大锣大鼓与其他乐器的层次一层层超明显。您看我一连用了那么多个「超」字,就可以想象当我听这套前、后级时,它所带来的绝对是破表的。
连续听过二首大编制古典音乐,我已经可以确定2140的庞大气势跟它的小体积、轻重量完全是背道而驰,我无法想象那么惊人的声音力量是从何而来,电源箱那二个环形变压器也不是多大多重,只能说是普通而已,但我所听到的惊人能量却是猛爆的、源源不绝的。我必须说这套前、后级真神奇啊!
120分表现
大型管弦乐那么厉害,室内乐呢?我马上听WDR Chamber Player所演奏的布拉姆斯「弦乐六重奏」。这一听我马上又把两耳竖得高高的,这首曲子我也很熟听,也认为已经听过最好的表现。然而,现在ICOS 2140却让我听到更好的表现。如果以前的弦乐六重奏说是100分,那么2140所呈现出来的应该有120分,它的乐器分离得更清楚,声音更圆润,而且和声也很美。
接着我听东京弦乐四重奏团所演奏的贝多芬「弦乐四重奏」。哇!那四把弦乐器的线条超清晰,位置超清楚,而且融合度非常好,和声非常美。您会惊奇的发现四把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不仅是演奏的音阶很浮凸,在空间中所留下的堂音轨迹竟然也是那么清楚。连续听过弦乐六重奏与四重奏之后,我几乎已经承认ICOS elsberg 2140 的表现能力远远超过它的售价。
音粒实体
听过弦乐重奏,应该听钢琴了。我先听ArvoPart的「FurAlina」(AlexanderMalter钢琴)。这是一首极为安静的曲子,那钢琴的音粒一颗颗都好像实体的滚珠,钢琴的实体感与重量感简直就是发挥到极致,而且晶莹温润无比。再听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「第一号钢琴协奏曲」。2140虽然力量惊人,爆发力惊人,但唱起管弦乐时,却又能够呈现温软融合的美感,不会张牙舞爪好像恶龙般。而鲁宾斯坦所弹出的钢琴声音也是那么美,而且触键弹奏的力度变化变得更清楚。
细节清晰无比
Icos 2140的小提琴声音线条属于比较刚性的,形体很浮凸,很清晰,我猜如果搭配不当,小提琴会比较容易产生侵略性。不过,如果搭配得当,这么清晰的琴音听起来很过瘾,好像很靠近演奏者班。当我听OlafurArlds所演奏的肖邦「夜曲」C Sharp改编小提琴演奏(Alice Sara Ott钢琴)时,这首曲子大部分都是小提琴在独奏,而且录音采近距离听感混音,演奏者的喘息、弓毛在弦上面摩擦的嘶嘶声非常清晰。我要说,2140 dedicace所发出的各种细微声音是我截至目前为止所听过最多最清楚者。
而听帕尔曼几张小提琴录音(SelectedHighlight)时,我也发现2140 对于不同录音的分辨能力很强。我猜帕尔曼应该都是使用同一把小提琴在录音,但是2140可以让我清楚听到录音的音色是有差异的。再听韩国小提琴家SueyePark那张「JourneyThrough A Century」独奏时,内中小提琴光泽很美,双弦和声很美,而且甜得会滴出蜜来,至于擦弦质感的真实程度更不用说了。
极高透明
再来是人声的考验,我听了Leonard Cohen的几张唱片,张张录音特色大不同,而Elsberg 2140都能完整呈现。他的嗓音不仅是录得比较低沉或比较富磁性,而且都非常凝聚,形体浮凸,不会散形。再听JimReeves与DeanMartin这二位也是嗓音低沉温厚的歌手,同样形体不会散形,嗓音中的温暖肉声表达得很清楚,而且嗓音声带细节浮凸,听起来很直接,好像没有隔一层沙。或许可以这样比喻,平常远远的看101大楼时,总是会觉得眼睛与101之间存在着许多看不到的尘霾。而2140就像在少数天气非常好的时候,远远的101大楼却看得非常清楚,好像距离被拉近般。2140 dedicace的直接无隐这好这样,或者说是极高的透明感表现吧!
当我听史塔克与杜拉第、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德弗札克「大提琴协奏曲」时,管弦乐比平常听还庞大些,大提琴线条更浮凸,沙沙声与嗯嗯声混合起来的琴音有说不出的美感,而且很鲜明。再听马友友与KathrynStott所演奏的「Songsof Comfort & Hope」时,马友友那把大提琴的琴音真美啊!
动态范围扩大
ICOS 2140扩大机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,那就是音乐最小声处与最大声处的动态范围超级大,如果别的扩大机动态范围是8分,那么2140三分体扩大机唱起同样一首曲子时,您会觉得动态范围好像被拉到10分。我仔细分辨为何会这样,发现2140可以把音乐的细微处唱得更细微,音乐的强音处唱得更强音。人家只能唱到ppp,ICOS 2140可以唱到pppp;人家只能唱到fff,Icos 2140却可以唱到ffff。
空间感极佳
ICOS 2140的空间感与层次感表现非常好,当我听一些合唱录音时,那种空间感与层次的杰出表现真的让人惊讶。例如John Rutter那张「Requiem」,合唱团的层次与空间感印象中可能是我所听过最好者。而管风琴与合唱的分离度也是最好的。至于其他伴奏乐器同样也是层次分明,那种感觉就好像我们将布料放大观察,可以看到清楚的经纬织线一般。
而听卡列拉斯那张「中南美洲弥撒」时也是一样,卡列拉斯人声、背后的合唱、乐器演奏一层层交织出很立体的音画。尤其是透明感与空间感的呈现真的很吓人,那种清晰与立体的程度不是一般扩大机能够呈现的。
Icos 2140的乐器、人声实体感也是超强。当我听Denon唱片那张「竹竹」,那种竹制乐器的感觉比以前都强烈,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也比较硬调些,但敲击之后的共鸣则更清楚。2140的声音很凝聚,但却不会发硬,还是保有原音乐器该有的温暖与质感。
密度高
综观ICOS 2140的声音特质,可说如松阪猪肉,肥的部分不多,瘦的部分爽口。高频清晰凝聚华丽甜美、中频不是肥肿而是适当,低频也不是量多但却足够,高、中、低频可说都是很匀称的量感与比例。各种乐器的声音密度都非常好,小提琴、大提琴、钢琴、人声都一样。速度反应非常快、动态范围拉得很大、爆发力强,力量源源不绝。
真的很棒
老实说我很难理解这么惊人的声音表现,竟然是从毫不起眼的前级、后级、电源供应器所发出。论外观,这套前后级除了有镶石材之外毫无可观之处;论内部,简单到无法再简单的组件几乎可以用「简陋」来形容,但它所发出的声音却让我大大惊奇。我想这样一套前、后级要让一般人接受恐怕难度很高,大概只有像我这种不在意外观、只论声音表现的人才会欣赏。无论如何,好就是好,好就应该要让大家知道,这样才对得起设计师。ICOS 2140 dedicace真的很棒!
正文开始
这是一套让我很吃惊的前后级,虽然音响论坛早在2016年330期就写过ICOS的Elsberg 270综合扩大机,并且获得2017年的年度风云器材。然而,当时那部扩大机是由洪瑞锋所写,我并没有切身感受。而这次,我所听到的声音表现却大大的撞了我一下,好像停车等红绿灯时,被另外一部车砰的一声猛然从后面撞上般。我完全没想到这套「其貌不扬」(请原谅我这样形容)的前后级能有如此惊人的声音表现。以下,就让我慢慢说分明。
二十面体
ICOS是法国一家音响制造厂,在台湾的知名度可能不高,加上法文的障碍,所以我对他家的数据也很陌生。上网查了半天,英文数据几乎没有,法国数据也寥寥可数,却有少数中文数据。可是,如果进入他家官网,您会发现产品非常多,根本就是大厂规模。奇怪,既然产品那么多,怎么在英文音响世界中会那么陌生呢?难道ICOS的产品很少外销?到底ICOS代表什么意思呢?在法文里,Icosasedre这个字是“正二十面体”的意思,ICOS正是取自于此。

音乐世家
根据我所搜寻到的一点资料,知道创办人是Denis Hausherr,出生在法国Mulhouse(法国大革命之后才从瑞士归入法国)的一个音乐家庭中。母亲Madeleine Hausherr是一位钢琴家,也在当地二家教堂内担任管风琴师,Denis Hausherr就在这样的音乐气氛下成长,从小学拉小提琴,不过后来因为左手受伤而停止。
奇怪,法国人怎么会有德国姓氏?其实这是因为Mulhouse位于法国阿萨尔斯洛林地区内,我们曾经读过都德(Alphonse Daudet)所写「最后一课」这篇故事就是描述这个地区在普法战争之后被德国接管、学生最后上法文课的情景。这个地区曾经是德国的领土,当地人也会说德语,可能是因为这样,所以他的名字才会有德国「味道」吧?
专业领域出身
Denis Hausherr本科并非电子,而是学建筑。奇怪,建筑怎么会跟设计音响器材扯在一起呢?原因是学建筑也要学建筑声学,这就跟音响有关了,也因为如此,所以他才有机会在1969年进入史特拉斯堡的 PRODISC 公司,这是一家录音公司,同时也专门制造专业录音器材与鉴听喇叭、黑胶唱盘等。Denis Hausherr担任研究音响制作负责人,第一个产品是主动式超低音喇叭,由于成就斐然,可能也是业界第一个主动式分音器超低音喇叭,还让他的名字登上法国声学百科全书。其他的产品还有录音机的鉴听喇叭等。

创立品牌
1983年,Denis Hausherr与巴黎著名的音乐厅Salle de Pleyel合作,为他们设计了三音路主动电子分音喇叭,三声道扩大机、立体扩大机、喇叭与超低音喇叭等,并且以Point d’Orgue品牌推出销售。Sallede Pleyel音乐厅在19世纪就已经存在,不过在1927年才彻底翻新成3,000个位置的大音乐厅,一直到2015年为止,这个音乐厅都还是巴黎管弦乐团与法国广播爱乐的驻在地。
1991(或1992)年,他创立了 ICOS品牌,并且开发ICOPHASE电子设备(多声道放大和主动滤波)、以及具有原始专利概念的 ICOS喇叭。1995 年,推出ELSBERG 系列,接着是 INIT系列。
1998年底,ICOS的产品开始在法国全面销售,从那时起,市场上出现了几款广受媒体欢迎的CD唱盘、新系列的立体电子设备以及一系列家庭影院设备。DenisHausherr的所有成就都融合了精湛的技术、极其严谨的制造方法,以及以尊重音乐为首要考虑的高传真构思方式。
20条信念
为何DenisHausherr会将公司名称命为ICOS呢?最早是因为他设计了一对拥有20面体的主动式喇叭,法文ICOS就是二十面体。后来延伸为他设计的音响产品有二十条信念,所以名之。到底是哪二十条信念?
1.音乐讯号路径采直接交连,不使用交连电容。
2.音乐讯号路径最短。
3.上升时间要求最短,最短少于0.00002秒。
4.不使用整体负回授。
5.大电流设计,通常以8个功率晶体组成达林顿架构。
6.前后级线路独立。
7.拒绝使用OP Amp、数字音控与数字显示,保持纯模拟环境。
8.直觉式操控。
9.以石材增加机箱重量与避震。
10.以不同金属材质打造机箱,降低共振。
11.独特设计大型角锥避震,材质为不锈钢,形状弧度可降低外界振动影响,搭配含铅三明治结构垫片。
12.独特石材三效合一。这种石材并非大理石,而是产于北欧的拉不拉多岩石(NorwegianLabradorite),内部是多种小颗粒岩石组成,质地坚硬,可将箱体震动导向角锥。而且因为含有金属材质,还可以做为RFI的屏蔽。这种石材因为硬度高,加工时不良率高达10%以上,所以成本很高。
13.高刚性钢板作为机箱主体。
14.体积小、散热快。依赖面板与石材散热。
15.金银合体。WBT镀金喇叭线端子,纯银机内配线、德国4%银锡。
16.传统瑞士钟表工艺。此处指的不是机箱,而是镀24K金或镀钛操控旋钮与小按钮,这是在法国钟表之都贝桑松手工打造,可以使用至少20年。

Elsberg 205前级面板上有音量旋钮与左右平衡旋钮,以及六个小圆钮输入端七换。左右二侧各以挪威岩石锁住,底下有四个大角锥。
亲手打造
17.设计师亲手打造。这样说实在有点吓人,面板打磨、线路板焊接、零件配对都不假他人之手。一部机器至少要7个工作天才能完成,老实说这样的慢工要怎么做生意?难道公司没有其他作业人员吗?
18.人耳检测。除了仪器检测之外,还要人耳聆听二天。
19.独一无二。因为每部机器上的北欧岩石都是天然的,纹理不同。
20.稀有性。因为产量少。
看过这20条设计理念之后,我对第17项设计师亲手打造实在很怀疑,如果一部器材要花7个工作天来完成,一年也只有52的星期,就算整年都不放假,也只能生产五十几部机器,这有可能吗?更不用说法国人嗜假如命,怎么可能不放暑假、圣诞节呢?至于其他19项我都同意,因为全部可以在ICOS的产品中看到。

Elsberg 205前级的背板上有八组RCA输入端,以及XLR输入与输出各一组,此爱就是电源连接端子
Trio三机一体
这次我写的这套前、后级很特别,特别之处在于前级与后级本身内部没有电源供应,必须仰赖外接的独立电源。这个外接独立电源拥有二组电源输出端,一组给前级使用,另一组给后级使用。由于无法独立使用,必须三机一体,所以又称为TrioAmplifier(以下将以Trio称呼型号),事实上是Elsberg 205前级搭Dedicace 2140后级(每声道140瓦),加上外接电源。
老实说,如果跟一些高价音响产品相比,ICOS的扩大机谈不上精美,但绝对可以说独特。他家的产品有分为左右二侧加装石材与不装石材者,只要有装石材就是高级机种,至于箱体本身则是一样的。

Dedicace 2140后级面板上没有任何花俏,左右二侧也是镶了挪威岩石。这二块岩石一方面提升机箱避震能力,另一方面则当作音响架使用
极简线路
打开前级箱体,内部只一小片线路板,线路板上的零件并不多,都是穿孔组件,前级的输入端切换是以继电器为之,继电器的接触点镀金与镀铍。而音乐路径上的组件有多少个呢?只有二个半导体,您看这是多精简的线路。平衡旋钮与音量旋钮从面板以金属连杆连接到线路板上,不采用配线。音量控制器采用Alps,完全属于模拟世界。对了,前级有MM唱头放大线路,灵敏度是4mV,只能唱MM唱头,无法唱我的MC唱头,所以我也就没它。
而后级面板上没有什么东西,箱内可以看到八个ONSemiconductor铁壳功率晶体锁在一片铝板上,铝板再锁在机箱上,这片铝板就是功率晶体的散热片。此外就是左右声道输入级与驱动及线路做成一片,内部用的都是传统穿孔组件,每声道各有二个小滤波电容,其他零件也「少得可怜」,功率输出端连接喇叭处有继电器保护。如果要以零件的多寡来评估售价,ICOS的产品一定很吃亏。
后级背板有一个电源输入端、一组喇叭线端子、平衡与RCA输入端各一组,以及每声道各有一个增益调整钮。实际聆听时,我发现后级的增益很大,这个旋钮开到12点钟位置声音就很大了
相迭使用
电源箱外观也是极简没有花俏,电源内部左右声道分离供电,各有一个环形变压器与二个方形小变压器,采用高速桥式整流子,电容量为40,000uF,分别供应前、后级电源。此外还有另外一组稳压滤波线路。而电源背板各有一个后级电源输出端与前级电源输出端。

